查看原文
其他

王兆星:加强监管与金融改革创新并行不悖

2017-06-22 王兆星 IMI财经观察

本文系IMI顾问委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在“2017年陆家嘴论坛”上的演讲实录。

王兆星认为,今天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金融改革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经济的健康发展是金融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金融改革与创新都应服务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要实现金融稳、金融活,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通过深化改革真正构建起一个完善高效的金融严管体系,包括金融监管政策和金融监管标准的统一协调体系。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影子银行监管,市场监管,以及金融消费者保护加以相互协调全覆盖的监管体系。

以下是演讲实录:

一、今天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全球视野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业已经深入地融入了全球化进程,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改革、金融开放以及金融发展,都必须要有更宽、更高的全球视野。个人理解,“全球视野下的金融改革和稳健发展”至少有这样三点深意:

深意之一,中国的金融业已经高度开放,已经全面、深入地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中国金融与世界金融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日益紧密和加强,不断的扩大。

深意之二,中国的金融稳定与世界的金融稳定,已经高度相关。特别是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民币汇率和资本账户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在中国既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之一,中国的几大商业银行已经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对全球的金融稳定和全球金融标准的制定,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深意之三,我们必须在以上大的背景,大的格局、大的视野之下,要有更大、更宽广的思维,来思考和推进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要综合考量国内外的各种因素,来加强中国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科学的规划。

二、中国的金融改革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原理,作出了“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的精辟论述,强调金融安全,把金融安全视为经济安全的基石和保障。总书记关于经济与金融关系的重要论述有着非常深刻和深远的意义,个人理解有这样四点:

深刻含义之一,经济是金融的基础,经济兴衰决定金融的兴衰,没有经济的健康基础,金融就难以繁荣发达,如果金融的繁荣离开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最后只能是泡沫,这种泡沫的破灭最后必然是全面的金融危机。

深刻含义之二,经济的健康发展是金融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金融改革与创新都应服务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动力和能力。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为创新而创新。总体来看,相对于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而言,我国的金融改革不是过快了,而是相对滞后。我国的金融创新不是过多、过度了,而是相对不足。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一些金融风险,就动摇和停止所必须进行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治理金融乱象,防范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并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

深刻含义之三,金融的安全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金融的安全与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爆发于2008年的这场全球的金融危机可以说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致使世界经济近十年还在缓慢蹒跚的恢复之中,代价是沉重的,教训是惨痛的。因此我们必须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稳中求进。

当前我国金融业总体是安全稳定的,就银行业而言,不良贷款比例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是很强的。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仍然在170%以上,这在世界来讲都是非常高的,资本充足率在13%以上,也处于较高的水平。同时,银行业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也比较稳定。当然,也要清醒地看到,金融业具有较强的亲周期或者顺周期性,经济进入调整和下行期,以及经济进行结构调整过程中,前期所积累的一些金融风险就会不断的暴露,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风险,甚至会出现各种金融风险的叠加,给金融安全稳定带来了潜在的威胁。所以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和有效地加以防范。

深刻含义之四,正是基于经济与金融高度的相关和当前经济金融的形势判断,必须把强监管、减杠杆、防风险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好地结合起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与成功,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完成才可最终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的安全稳定。

三、要实现金融稳、金融活,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要真正实现总书记所提出的金融活、金融稳,以金融稳定、安全发展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深化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通过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激发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新的动力和活力,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对下一步的改革提三点想法。

一是要通过深化改革使银行业金融机构真正构建起高效、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风险管控体系、考核评级体系、激励约束体系以及业务创新体系。真正建立起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金融战略和发展模式,真正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防范风险、创新服务支持经济发展的主体,通过深化改革使银行业金融机构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金融资源配置的主体、金融创新的主体,以及防范风险维护安全稳定的主体。

二是通过深化改革真正构建起科学有效、具有逆周期、动态调节功能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实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的有机协调和联动。实现利率调控、信贷调控、拨备调控、资本调控以及市场流动性调控的,具有逆周期调节的宏观的金融管理体系,以有效防止各种泡沫的形成,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给经济造成的重创。

三是通过深化改革真正构建起一个完善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包括金融监管政策和金融监管标准的统一协调体系。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影子银行监管、市场监管以及金融消费者保护加以相互协调全覆盖的监管体系。要建立起金融数据、金融信息的集中与共享体系。同时也要真正建立起金融风险的有效化解和处置体系,构建起一个能够促进公平竞争、有益于金融创新,既借鉴国际监管标准又符合中国实际的激励相融的监管体系。同时也要努力构建能够最大程度保护存款人权益和最大程度防范道德风险的金融安全网体系,以及对监管者的履职评价和问责体系。各个监管部门应具有充分的监管资源和手段有效实施监管,要最大限度地防止监管真空和重叠,要完善金融法规、严格依法监管、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金融业务活动,严厉打击各种逃废金融债务和金融诈骗犯罪行为,以完善的金融法制和有效的金融监管来维护金融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编辑  包倩文 郑晓雯

来源  中国金融杂志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吴晓球:我国金融科技领先世界得益于比较宽容的金融监管

“比特币赎金”敲响监管警钟

社保基金王忠民、蚂蚁金服陈龙等众大佬纵论普惠金融发展与信用体系建设

丁剑平: 2万亿美元是我国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

刘珺:互联网时代的同质化与风险共振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金融国际化、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研究所发起设立了跨境金融50人论坛、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以及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三个智库平台。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